傳承與弘揚“鹿(祿)文化”之我見——讓“仙鹿故里”插上“鹿(祿)文化”的翅膀
引言:從傳說走向IP的時代使命
鹿寨縣因“仙人牧鹿”傳說得名,坐擁全國唯一的“福祿壽囍”摩崖石刻,更兼“廣西書法之鄉”“山歌之鄉”等文化名片。在此前的《關于鹿寨縣“鹿(祿)文”發祥地的探尋與思考》一文中,筆者已從歷史文獻與田野調查角度論證鹿寨作為“鹿(祿)文化”發祥地的獨特性。愚認為,鹿寨宜依托已成功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的基礎,聚焦文化IP構建,按照政府側重政策引導與監管、努力實施市場化運作“鹿文化”IP的思路,將“鹿(祿)”符號轉化為縣域發展的文化動能,為“仙鹿故里”的跨越式騰飛提供“拋磚引玉”的探索思路與參考。
一、文化符號升級:從“鹿形”到“祿意”轉化的必要性
“鹿”作為“祿神”坐騎或化身,在民俗年畫中象征“進祿”與官運通達。鹿寨縣自從1951年由原雒容縣、中渡縣、榴江縣三縣撤并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已逐步發展成桂中大地上的一顆耀眼明珠。因此,在各地發掘、打造文化旅游名片的新形勢下,如能通過實施城建“鹿(祿)文化”的“地標”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既能彰顯“鹿寨縣”在歷史上融合了地理意象與行政沿革雙重歷史的發展新形象,又能為當今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增添以“鹿(祿)”元素為特征的地域人文色彩,給外來游客以獨特而新奇的良好印象與感受。
當前,鹿寨縣已建有飛鹿大道、飛鹿立交橋和主要干道上路燈的“飛鹿”圖騰標志,在鹿寨山上設置了“呦呦鹿鳴 寨美一方”的巨型文旅宣傳口號,在飛鹿大道與建中東路交叉處設置了一個6鹿微型城雕,還在縣城部分綠化帶、文化藝術中心等處設置了“鹿小鳴”卡通形象,在金鹿步行街東西兩端設置了以“仙鹿”為原型的雕塑,在鹿鳴湖設置有群鹿雕塑等,基本上達到了凸出“鹿”的文化形象。但是,在這些城市形象打造中,均為片面凸出“鹿”元素,而尚未把“鹿”與“祿”元素進行有機融合,現有地標僅僅側重于“鹿”形展示,尚缺乏“祿”文化內涵的視覺轉化,未能形成文化符號的深度共鳴。
二、空間載體創新:從“單體雕塑”到“場景敘事”
若要通過從符號拼貼到場景敘事的途徑,完成鹿寨縣“鹿(祿)文化”的地標重構,宜請城雕設計公司立足于“敢為人先,爭創第一”的鹿寨精神和彰顯鹿寨人“積極向上、富足安康、順利遂意”的“飛鹿”形象實際,設計出既具有“仙鹿”特征、又兼具“祿”含義的大型城市雕塑,將“鹿(祿)文化”的內涵融為一體,矗立在行政廣場、文化廣場、各旅游景區、鹿寨文化藝術中心等處的某個顯眼位置,成為游客、民眾日常參觀和打卡的地標建筑。
(一)升級現有設施文化附加值
1.提升城東六鹿城雕。在位于飛鹿大道與建中東路交叉處的六鹿雕塑增加諸如“祿”字造型等“鹿(祿)文化”元素,并抬高底座,刻上記載“鹿寨”地名及“鹿(祿)文化”的淵源等內容。
2.重構“鹿小鳴”卡通形象。賦予其“祿文化使者”人設,手持如意狀毛筆書寫“祿”字(諧音“必祿”);可在中渡古鎮、香橋巖溶景區的“鹿小鳴”植入AR小程序中引導游客收集“福祿簽”,憑借完整的“福祿簽”可領取一份有相應文化符號的紀念品,以完成旅游期間的文化體驗。
3.改建鹿鳴湖“鶴鹿同春”雕塑群。在已有的白鹿雕塑群(象征長壽)旁邊,增加丹頂鶴裝置,形成鹿鶴共棲——仙鹿銜如意、丹頂鶴棲松枝,岸邊配《抱樸子》仙獸解說碑或鐫刻《詩經·小雅》詩句??赏皆O置AR互動屏,植入“呦呦鹿鳴”意象,游客掃碼觀看“鹿鳴”情景表演;或在鹿鳴湖打造聲景裝置,游客觸發傳感器即播放《鹿鳴》吟誦與鹿鳴音效,同步投影野蘋食鹿的水墨動畫。
4.深化中渡城隍廟會文化內涵。結合中渡古鎮“五·廿八”城隍廟會的民俗,在城隍爺巡游、千年和家宴活動中,增加以“鹿鳴迎賓”為主題的特色長桌宴,餐具采用鹿紋青瓷,菜單命名呼應“食野之蒿”等詩句。
(二)開發新型文創情景
1.設置“鹿(祿)文化”地標。在行政廣場或文化藝術中心小廣場設置以6只仙鹿為造型的“天鹿獻瑞”雕塑,融合五色天鹿祥瑞傳說,鹿角嵌類似“鹿祿順遂”的吉祥字樣;或設置“祿脈長廊”,以時間軸展示鹿寨從傳說到“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的祿運歷程,設置觸控屏生成個人“祿運指數”(結合生辰八字推算)。為何非要用6只鹿?因“6”寓意“順利”,與桂柳方言“鹿”“祿”諧音。以騰飛的仙鹿造型為主體的城雕,起“鹿”的數量宜為“6”,且融入代表富貴寓意的“祿”字字樣——如由仙鹿銜著刻有“祿”字的金元寶、銅錢、如意之類的物品,等等。既直觀易懂,也是呈現和宣傳“鹿(祿)文化”內涵的最直觀的一種手法。
2.打造“仙鹿”光影秀。選擇一個合適的場地,通過全息投影演繹鹿銜如意獻祿神的典故、《抱樸子》中“鹿壽千歲”傳說、鹿寨縣“鹿(祿)文化”的歷史淵源等內容,配合聲效模擬鹿鳴,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
3.改造城鎮燈光。在鹿寨文化藝術中心墻體、中渡古鎮某大型建筑等體投射“鹿(祿)紋云錦”圖案,夜間呈現“百鹿踏云逐祿”動態光。
4.打造中渡古鎮“祿文化”街區。提升“福祿壽囍”石刻拓印體驗活動,循環播放拓印流程視頻;商鋪門頭嵌入祿紋印章,地面鋪設銅質祿紋地雕;利用“五·廿八”中渡城隍廟會等定期舉辦“祿神賜?!钡撔茄赣?,演員扮仙鹿撒發“祿袋”福。
三、產業融合路徑:從“符號粘貼”到“價值創造”
一是在縣域的各大工業園區,設置具有騰飛的仙鹿特征和“祿”字標志的文化雕塑,寓意企業發展順利、招財進寶;同時,鼓勵企業在文化宣傳、形象設計方面適當融入“鹿”與“祿”的文化元素,作為企業的圖騰。二是在鄉鎮基層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中,有意識地引導按照“鹿(祿)文化”的方向進行引導,營造濃厚的地域文化氛圍,形成縣城、鄉鎮、村屯(社區)有機融合的地方文化形象。
主要立足于如下“四維矩陣”,依托游客服務中心、特色旅游產品專賣店、電子商務等平臺,探索抓好“鹿(祿)”主題的文創開發:
1.高端特色工藝品——開發類似于“琉璃祿尊”、鹿角雕飾品、仿“乾隆粉彩百祿紋尊”花瓶(或筆筒),等等。
2.主題日用消費品——帶“祿祿豐收”字樣的鹿寨蜜橙精美禮盒、以“平山山歌”為主題的鹿(祿)紋絲巾或掛飾品,等等。
3.旅游文創產品——開發“云養仙鹿”NFT盲盒、女飛人“韋永麗”運動頭飾、“飛鹿”造型發帶(或發夾)、帶鹿“祿”字樣的旭平首飾、寓意“雙鹿拱祿”的坭興陶工藝品,等等。
4.農旅融合項目——打造以“祿宿”“鹿苑”為主題的品牌民宿,以“鹿鳴春曉”“祿位高升”為主題的中渡大樂嶺茶葉或拉溝公敢茶,以及寨沙頭菜、中渡干切粉,等等。
5.體育獎牌設計——對凡是在鹿寨縣舉辦、承辦的各類體育賽事,所有獎牌的造型設計、取意均圍繞“雙鹿拱祿”的理念進行,突出“鹿(祿)文化”特色。
四、傳播體系優化:構建“傳統-數字”雙循環
在傳統模式基礎上,將“鹿(祿)文化”符號通過數字化傳遞。一是在對外文旅宣傳中,將“福鹿”譯為“Fortune Deer”(幸運之鹿),在海外社媒發布《詩經》鹿鳴水墨動畫短片,字幕注釋“Deer=Luck in Chinese”。二是在每年春節民俗迅游活動中,增加“鹿仙巡游”主題方陣,以民眾參與活動的形式派發“祿運紅包”等。三是擬推出鹿寨籍“亞洲女飛人”韋永麗數字分身“逐鹿先鋒”宣傳視頻——在短視頻平臺發起#一鹿奪冠挑戰賽,結合AI生成用戶專屬“祿運海報”,也可由縣融媒體中心牽頭組織開展“祿運海報”優秀視頻公開征集、評選活動。
五、黨政工作升華:凸顯“宣傳噱頭”與“榮譽稱號”
(一)植入“鹿(祿)文化”元素宣傳
在宣傳鹿寨縣的工作中,宜立足于以出生于鹿寨縣的“漓江畫派”領軍人物黃格勝、以《甜蜜的事業》電影編劇聞名全國的鹿寨籍第三屆“中國電影編劇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周民震、譽為“嶺南一枝梅”的百歲畫家潘文經、壯族戲劇的旗幟性人物韋壯凡和在仁川亞運會百米賽場奪冠的韋永麗等為代表的杰出人才的實際,有側重地進行形象策劃、包裝宣傳,并在縣文化藝術中心等核心(或重要)區域以及各種活動的宣傳板塊上,設置大型宣傳口號或宣傳圖。同時,可面向社會征文的方式鼓勵創作出一批以“鹿(祿)文化”為主題的文藝作品(或詩詞),以彰顯鹿寨縣別具一格的人文歷史和豐富內涵,營造文化影響力。
在全域各種宣傳口號中,盡量把“鹿”與“祿”融入其中,突出鹿寨縣本身就是一個富祿之地,或讓人感覺鹿寨人一直在為把鹿寨縣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富祿之地而努力奮斗,展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宣傳口號方面,可利用同音、諧音(近音)的特點,巧妙地嵌入“鹿”與“祿”倆字例如:1.“鹿”力同心,共拓富“祿”;2.鹿寨是咱家,祿寨靠大家;3.忙忙“鹿”“祿”,為民服務;4.一“鹿”騰飛,萬“祿”回歸;5.人人同心,“鹿”“祿”順心;6.同奔富“鹿”,共享福祿;7.咱在鹿寨,“祿”在咱寨;8.仙鹿故里,“祿”在這里;9.心系鹿寨,力建“祿”寨;10.?!奥埂痹?,富“祿”在;11.迎福鹿,添富祿。
(二)凸顯“鹿(祿)文化”榮譽符號
為更好地激發企業(團隊)和個人樂于爭先創優、爭當楷模的積極性,建議參照公開推薦、公投評選“鹿商卡”、“鹿才卡”獲得者的做法,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組織,按每5-10年評選一次的模式,對歷年來為鹿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優秀企業(或團隊),以及在全縣各行業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行業領軍人物、杰出人才進行推薦和評選。通過公眾媒體宣傳等方式,對參評單位和個人的先進事跡進行公開宣傳,讓社會各界全程監督或參與投票評選,每次只評選團體、個人各1名杰出代表,并在某次重大節慶演出或重要政務活動中,由縣委、縣政府聯合署名授予(或追授)以騰飛的仙鹿造型為題材的工藝微雕——“飛鹿(祿)貢獻獎”榮譽,正面雕刻榮譽稱號、背面雕刻66-99字的榮譽概要。
參評的團體類型,主要集中在類似于七色珠光之類財稅貢獻突出的行業(企業或單位)代表;參評的個人類型,主要集中在類似于周民震、韋永麗這樣的聲譽較高的鹿寨籍杰出代表,以體現其獲獎的含金量和作為楷模流芳于世的積極意義。
總之,若能以文旅產業為主要支點,合理利用和弘揚“鹿(祿)文化”,打造出鹿寨縣的地域文化品牌和文化IP,讓“仙鹿故里”從地理稱謂躍升為中華吉祥文化IP的一環,使千年瑞獸永馱福祿而行,對于樹立鹿寨縣積極向上、追求富祿而幸福生活的“飛鹿”形象,以及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打造全國文旅融合標桿等,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作者:潘斌)